疫苗怎麼打?血栓、心肌炎心包膜炎…等罕見不良反應注意事項
AZ疫苗、嬌生疫苗(疫苗類型:腺病毒疫苗)
症狀名稱:血栓,全名為「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」(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, TTS)。發生可能原因為:引發對自己的血小板產生抗體,讓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血小板,導致血液凝集,形成血栓。
發生機率:百萬分之五(國內)~十萬分之一(歐美)
發生部位:腦靜脈竇血栓、腹內靜脈血栓,也有產生肺栓塞或動脈血栓的報告。
病例族群:主要為中年女性族群。但國內也有男性通報病例。
注意事項:由於服用避孕藥與接受荷爾蒙治療為引起血栓之危險因子,建議現階段前述對象接種前後停藥至少28天。
注射後觀察期:28天內
症狀表現:
任何人接種疫苗4天或更長時間後如果出現以下任何症狀,應立即求醫:
- 止痛藥無法緩解的劇烈頭痛
- 躺下或彎腰時頭痛會加重
- 以前極少出現的頭痛,且伴以視力模糊、噁心、說話困難或嗜睡
- 癲癇發作或虛弱
- 呼吸急促、氣促
- 胸痛
- 腿腫脹
- 持續的胃/腹疼痛
- 看起來像是小塊瘀傷或皮膚下流血的皮疹
莫德納、BNT疫苗(疫苗類型:mRNA疫苗)
罕見症狀:心肌炎、心包膜炎。
發生機率:百萬分之12 (第2劑出現心肌炎比例有比背景值高)
發生部位:心臟以及心臟包膜。心臟肌肉本身出現發炎症狀,即心肌炎;包裹心臟且充滿液體的囊出現發炎症狀,即心包膜炎(或稱心包炎)。
心肌炎是心肌細胞受損壞,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,有時也會誘發心律不整,或心臟跳動受影響導致使血液輸出量減少,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。
心包膜炎則是心包膜的臟層與壁層的急性炎症,症狀通常是胸痛,尤其呼吸時更加嚴重,可能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、發燒、心悸、腹瀉及嘔吐等症狀。
病例族群:會出現的年齡層多半是年輕人,而且30歲以下男性的發生率較高;美國疾管中心已經統計打完輝瑞/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案例,除及少數案例,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。
注射後觀察期:14天內
主要症狀: 如果持續出現以下任何症狀,應立即求醫
- 胸疼
- 感覺呼吸困難
- 心跳加快、心跳顫動或心跳劇烈跳動
- 強烈或飄忽的心跳
- 躺下時呼吸易喘等
- 可能合併發燒、心悸、腹瀉及嘔吐等症狀。
參考網址
https://www.cdc.gov.tw/File/Get/ncDiA9_cnrF-yglhDMz-xA
https://www.taiwan-pharma.org.tw/weekly/2209/2209-4-1.htm
https://health.udn.com/health/story/121833/5561337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940/5375764
- 熱門關鍵字查詢:網友接種分享(疫苗廠牌、年齡性別、症狀分析)
防疫新生活-即時情報
疫苗怎麼打專題文章
- 疫苗比較:保護力與恢復力大不同
- 疫苗接種要先準備那些東西?
- 需要吃普拿疼嗎?甚麼時候吃?
- 那些食物該吃不該吃?那些該做不該做?
- 國人常見副作用最新統計?
- 血栓心肌炎等不良反應如何注意?
- 混打比較好? 高端也可以混打嗎?
疫苗熱門查詢
疫苗廠牌
相關症狀與族群
專家分析
延伸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