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期刊頭條】Nature: 以二種試劑交叉快篩,有效降低快篩試劑偽陽性

研究報導

期刊頭條:Nature,以二次試劑交叉快篩,有效降低偽陽性

Nature刊出了一篇COVID-19篩檢策略

‘Test, re-test, re-test’: using inaccurate tests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COVID-19 testing
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1-020-0891-7

該文指出:透過用兩次或多次快篩,可大幅降低偽陽性,以低成本快速提升篩檢的速度與準確率

由於每家快篩試劑廠商的篩檢抗體都有特異性,而偽陽性又與特異性直接相關

因此,以兩家試劑交叉快篩,出現偽陽性的比例,會從10%,下降至不到1 % (三次快篩會更低),正確性不輸PCR檢測。

這篇文章甚至認為二次快篩的策略,也能降低偽陰性

事實上,在 HIV病毒的防治上,WHO其實也已將多次交叉快篩,列為高效低成本的防治準則

http://apps.who.int/iris/bitstream/handle/10665/42978/9241591811.pdf

顯示這方法實務上是可行的

雖然目前國內PCR的數量已可達每日12萬,約占人口數1/200,但對於實際執行高普及的抽樣普篩,在實際執行量能上仍然有所不足。相對來說,快篩試劑成本約為 PCR的1/10,試劑數量國內認證通過廠商的試劑也足夠

疫苗問題太複雜,篩檢相對單純與無害,在疫苗施打率仍極為有限的狀況下,短期可能真的可先靠篩檢速度控制疫情

尤其目前解封議題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,解封前後提供足夠代表性的大規模抽樣篩檢的評估與防控,是另一個可以思考的關鍵指標。如果能以二次交叉快篩方法,降低成本、提升速度,甚至與企業快速組成2.0篩檢國家隊,在或許是能為解封的風險控管提供更另一種有效評估工具

為什麼不同試劑多次快篩,可以降低偽陽性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