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觀念平台】如何評估居家快篩試劑的好壞?

觀念平台

【觀念平台】如何評估居家快篩試劑的好壞?

由於COVID-19疫情的延燒,台灣本土個案攀升,各地方政府紛紛建置快篩站。加上開放企業快篩、與居家快篩,民眾對快篩試劑也不再陌生,但如何判斷一個快篩試劑的好壞?

試劑的敏感度和特異性

快篩試劑的好壞,或是各個國家審查認證快篩試劑的標準,主要是看敏感度和特異性兩項。

事實上,只要是篩檢試劑,我們一定都會討論到敏感度(sensitivity)和特異性(specificity)。敏感度指的是試劑對於我們要偵測對象有多敏感?是否能在濃度很低的時候就發現?而特異性指的是,會不會有其他成分,被誤判為我們所要偵測的目標?

以Covid-19病毒來說,敏感度越高,表示我們可以越快找出病患,特異性越高,則表示我們找出來的確實都是被感染的病患。

為什麼會有偽陽性?

由於極少數人檢體黏液中有一些分子構造,會剛好和病毒表面的構造很像,因此容易讓快篩試劑產生了和篩檢病毒一樣的反應,而顯示出陽性訊號。這就是偽陽性的主要原因。

試劑廠商通常都會盡量避開這樣的設計,(從下圖來看,該論文中所分析通過美國FDA認證的試劑,特異性幾乎都達到95%以上),但由於每個人身體中的分子成分都有些微的差異化,還是很難避免偽陽性出現。

參考資料

以兩家試劑交叉篩檢,提高準確略

由於每家快篩試劑廠商的試劑專利所涉及的原理幾乎都不太相同,所以,如果用不同兩個廠牌的試劑的快篩結果都出現陽性反應,且這兩家也確實採用不同的專利技術,那麼真的感染的機會就非常大。有興趣的以參考Nature這篇文章

但如果兩個品牌的快篩試劑,是使用同一個試劑分子專利授權,那麼就比較沒有這樣的效果

為什麼會有偽陰性?

偽陰性的原因,大多都是因為病毒量太低所致,以covid-19來說,發病初期以及接近痊癒時病毒令都較低,便比較不容易用快篩試劑測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